2025-10-13 来源:《党建研究》2025年第9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研院所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地、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如何加强和改进科研院所党的建设工作,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踊跃投身高水平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实践探索
四川是科教大省,科教资源丰富,拥有139所高校、408家科研机构、20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60余名两院院士。全省科研院所共有党员2.8万名,已实现法人单位党组织全覆盖。近年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全面加强科研院所党建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了一些有益做法。
(一)组织实施党组织领导的院(所)长负责制试点,推动科研院所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力量,必须旗帜鲜明坚决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立足实际创新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按照中央组织部统一安排,2022年四川省启动开展科研院所党的领导体制机制试点探索。一是调整领导体制。推动试点单位把院(所)长负责制调整为党组织领导的院(所)长负责制,党组织书记、院(所)长分设,配备专职副书记,党员行政副职全部进入党组织班子。二是规范议事规则。配套完善党组织会议、院(所)务会议议事规则,对党组织参与决策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作出规定,既保证党组织在重大事项决策中发挥领导作用,又防止大包大揽、“一锅煮”。三是完善运行机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细化定期沟通、调查研究、专业咨询、科学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规定,实行“台账管理+定期通报+清单销号”过程管控,形成事前沟通、事中商议、事后督办的工作闭环。
(二)持续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和分级分类培训,推动科研院所强化政治意识、增强政治属性。科研院所是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力军生力军,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政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实施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理论学习,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筑牢勇攀科技高峰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突出政治能力训练。有计划地选调科研院所党员干部参加党校培训,选派参加川渝互派“百人行动”、年轻干部实践提能“双百行动”等挂职锻炼,近年累计调训选派干部700余名。指导科研院所党组织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注重把理论武装成果转化成履职担当的具体行动,动员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事业。
(三)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培养选拔高素质复合型干部,推动科研院所建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科研院所是高水平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对管理人员领导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很高,必须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着力建设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廉洁务实的领导班子和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一是注重选贤任能。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综合运用内部推、外部选以及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方式,把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科研院所领导岗位。二是突出专业背景。针对科研院所特点,注意选拔任用有经济管理、产业研究、科研管理等专业学历经历,并且热心科技事业的高素质复合型干部,为科研院所高质量发展提供干部人才支撑。三是强化管理监督。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常态化开展政治忠诚、政治规矩和党性党纪教育,综合运用考察考核、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方式,加强科研战线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的宽松环境。
(四)统筹厘清管理体制和隶属关系,推动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发挥作用。科研院所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本组织单元,必须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制和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确保把所有党组织和党员都有效组织起来、作用发挥出来。一是分层分类理顺关系。抓住机构改革契机,全面排查省市县三级科技管理职能部门和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权责事项、隶属关系等情况,增强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资源整合和统筹协调能力。目前,全省375家市属及以上科研院所,有246家行政关系隶属党政机关、85家隶属事业单位、44家隶属国有企业;党组织关系原则上与行政隶属关系保持一致。二是扎实抓好基层基础。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把党支部建在实验室、技术中心、研发团队等基层单位,实施科研一线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严格“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围绕科研院所中心任务、业务工作开展党组织活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三是拓宽作用发挥渠道。推行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揭榜挂帅”等载体方式,引导科研院所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五)依托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优势,推动科研院所培育引进用好各方面优秀人才。科研院所是吸引集聚优秀人才的平台,是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基地,必须完善创新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引导和保障科技人才专心科研、有序流动、尽展其才。坚持把科研院所人才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产业科技人才教育一体发展规划,着力培养汇集各方面优秀人才。一是支持创建平台聚才。推动科研院所发挥主体作用,聚焦国家和省委重大战略、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并依托创新平台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二是实施人才工程引才。通过实施有关人才工程计划,帮助科研院所引育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三是深化制度改革用才。扩大科研院所在干部人事、薪酬分配、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自主权,允许科技人员兼职或离职创新创业,并按规定获得报酬或奖励,有效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近两年来,全省科研院所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四川省科学技术奖112项。
二、路径思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为加强党对科研院所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强化科研院所党的建设,引领推动科研机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拓宽了实践路径。
(一)深化科研院所党的领导体制改革,增强科研院所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要在试点基础上,完善推行科研院所党组织领导的院(所)长负责制,鲜明确立党组织在院所法人治理结构中的领导地位,在章程中写明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重要事项,选优配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前置研究讨论等制度机制,切实保证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进而推动科研院所始终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科技创新。
(二)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增强科研院所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引科技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科研院所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断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供给。
(三)紧贴实际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增强科研院所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科研院所党组织要结合实际构建与自身组织架构相融互嵌的内部组织体系,推动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科研机构、学术组织、实验室、技术服务中心等基本单元,同时以产业链创新链为纽带会同链上企业、高校、协会商会、职能部门等组建临时党组织,丰富拓展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载体渠道,进而推动科研院所把职工组织起来、人才凝聚起来,共同做好技术研发、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工作,在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彰显组织优势。
(四)着眼构筑吸引集聚科技人才平台,增强科研院所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科研院所党组织要创新思路、开阔视野,加大力度培育引进用好科技人才,通过协作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开放搭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联建共建成果转化基地等方式,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交流渠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堵点卡点,进而推动科研院所把不同系统、不同单位、不同团队的科研人员凝聚起来,共同促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深度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