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来源:泸州市江阳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泸州市江阳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立足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持续抓深做实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各环节工作,不断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激发党组织生机活力,推进党员在基层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开展全覆盖培训,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一是构建培训矩阵。深入推进市区党校一体化办学,因地制宜打造朱德旧居陈列馆等9个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其中董允坝乡村振兴党员教育学院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党员教育示范教学点。同时,依托全区23个“红立方”党群服务驿站(家),探索创新“邻里课堂”“党课直播间”等教育模式,为小规模党组织开展党员培训提供有效载体。二是培树身边榜样。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华阳街道康乐社区书记葛齐梅事迹入选《红色瞬间》,典型事迹在全省党员手机彩铃中循环展播。近5年来,自主拍摄的党员教育电视课件《三线精神在江阳》获评全国优秀电教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华阳街道党工委事迹片《幸福华阳》被中组部选用,《循光向前·初心不变》等7部典型人物事迹片获评全国组织系统“网络正能量”精品项目奖,“书记龙门阵”“青年党员说”等品牌栏目先后27次展播江阳先锋事迹。三是分类兜底培训。分层分类制定区级普遍培训和基层兜底培训计划,聚焦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骨干、新兴领域党员等重点群体,5年来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67期,培训党员1.1万余人(次)。聚焦全域覆盖,深入开展百名讲师上讲台、千名书记讲党课、万名党员进党校“百千万”活动,推动2.8万名基层党员有序轮训,“百千万”活动做法被列为全省党员教育工作创新案例。
在“红立方”党群服务驿站进行党课直播
突出全链条发力,推动党员管理常态长效。一是普通党员设岗定责。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服务,聚焦在职党员目标式管理、退休干部党员定制式管理、“双报到”党员领岗式管理,按照“10+N”模式,设置矛盾纠纷调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等10个共性岗位和若干个性化岗位,引导党员主动认领任务,进行认一趟门、摸一次底、问一次好、谈一次心、听取一些意见建议“五个一”活动,相关做法被省委组织部刊物《四川组工动态》刊载。二是流动党员跟踪负责。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行动,在区内分级设置流动党员报到点,在成都、广东等地设立驻外流动党员党支部,探索信息互通、资源互享、贡献互认机制,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去年以来,全区共纳入台账管理流动党员1700余人,同比增长100%。三是新兴领域党员激励尽责。打造“暖新360”党建工作品牌,开展友好商圈、友好小区场景营造,推出“党建315”“亮身份、赛贡献”等活动,吸引快递、外卖、网约车等新就业群体党员就近到党组织报到。探索建立党员积分兑换机制,组建“泸小麒”等志愿服务队15支,引导其兼职网格“助理员”、食品安全“监督员”、安全隐患“排查员”,新就业群体党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归属感明显增强。
新就业群体党员就近到党组织报到,重温入党誓词
坚持全方位监督,推动管党治党从严从实。一是加强日常监督。构建“四位一体”监督体系,一体推进组织生活全程纪实、履职情况季度公示、服务群众积分管理、负面行为实时预警。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监督台账,“结对帮带”蓝色预警类党员、“集中补课”黄色预警类党员、“组织处置”红色预警类党员,形成比学赶超、人人争先良好局面。二是加强网上监督。开展“净网先锋”专项行动,组织、纪检监察、宣传三个方面联动组建“云端护航”专班,细化发布不正当言论、开展网络借贷等12条党员网络行为负面清单,培育网络宣传员、信息直报员、安全监督员等3支队伍,实行定期巡查、动态监测双轨制,引导党员干部在网络空间主动正确发声、敢于善于斗争。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建立党员评价和结果应用机制,发挥作用情况与党员年度民主评议、评先评优、干部提拔使用等直接挂钩,近5年共有423名党员获评省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助力江阳区连续3年蝉联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区、连续4年上榜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