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员教育 > 党员教育动态
资阳市安岳县突出党建引领“三向发力” 探索跨区域党员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径

2025-07-02   来源:安岳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资阳市安岳县积极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深化与重庆大足、潼南等毗邻地区的党员教育交流合作,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强化联动“三向发力”,探索出一条跨区域党员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注重夯基固本,构建党员教育联动机制。一是阵地联建。与大足区委党校签署合作计划书,共同制定现场教学点管理标准,规划安岳红色革命老区—大足红岩革命纪念馆精品教育路线,构建党校+现场教学点的“1+N”党员教育培训红色矩阵,面向两地党员开展沉浸式教学。二是师资联育。健全互派访学制度,与大足区互派教师授课6堂、教师跟班学习3人,提升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共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举办学术研讨、集体备课等活动4次,组织骨干师资交流分享学科建设、课程开发、教学等经验,推动互学共进。三是培训联办。结合党员教育培训需求,同大足区联合制定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课程,共同选派学员开展“资足致富带头人”等培训班12场(次);根据两地办学特色和优势,组织到项目一线、工业园区、产业强村等开展现场教学40余次,拓宽两地学员知识覆盖面。

开展“资足致富带头人培训班”

注重交流合作,构建党员共管共育体系。一是日常教育共抓。毗邻乡镇党委协同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组织边界地带党员“同上一门党课、同学一门技术”,累计开展跨区域技术培训12场(次)。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互派优秀讲师开展专题党课20余场,联合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7次,实现教育资源高效配置。二是组织生活共过。建立边界党组织“季度联席会”制度,轮流主办联合组织生活6次,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主题开展研讨;推行“支部结对1+1”模式,12个边界村党支部互派支委跟岗学习。三是流动党员共管。协同大足、潼南等地党委组织部,建立流动党支部5个,将700余名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细化制定流出地、流入地和流动党员党组织三张职责清单,与南岸区委组织部签订流动党员共管共育协议,达成学习共享、阵地共用、支部共建等5项合作。

注重作用发挥,构建党员服务发展路径。一是惠民服务联办。在边界乡镇设立“川渝通办”党员服务站,增设异地办理医保、养老等惠民事项56项,惠及群众1.2万余人。从两地党员中选拔优秀人才26名,共建乡村振兴导师库,对边界农户开展小龙虾养殖、柠檬种植等技术指导,推动增收致富。二是边界治理联抓。创新“党建+志愿”区域协作机制,与潼南区联合开展“川渝携手护碧水”志愿服务,累计组织两地党员开展琼江流域垃圾清理、环保法规宣传等常态化治理600余人(次)。与大足区共建毗邻森林防灭火志愿队,建立季度轮值巡查制度,协同处置易燃物堆积等安全隐患327处,形成“预警—处置—复盘”闭环管理体系。三是产业发展联推。以“党建链”链接“产业链”,组织边界党员开展“大安粮药合作园”调研5次,共谋现代高效农业带建设举措,推动粮药产业技术协作与市场互通。与大足区联合运营“安柠石光·资足常乐”文旅IP,推行景区联票机制,共建“1小时党建文旅圈”。

开展“川渝携手护碧水”志愿服务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