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 来源:长宁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宜宾市长宁县认真落实党员教育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运用“加减乘除”法,坚持从资源整合、精准培训、学用结合、责任落实等方面协同发力,破解党员教育“资源散、内容杂、实效弱、形式化”难题,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强化资源整合,在资源统筹上做“加法”。一是建强多元化师资队伍。采取“个人申请+党委审核+县级推荐”相结合方式,组建涵盖实用技能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党务工作者、离退休干部党员及“土专家”“田秀才”的县级党员教育师资库,目前入库教师达53人,实现“按需择师、专业授课”。二是打造多功能培训阵地。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资源,打造集理论教学、技术实训、廉政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党员教育培训平台,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及农业技术实操等方式,让阵地“活起来”,提升培训实用性。三是创新沉浸式教学方法。推行“互动+交流+分析+实操”教学法,邀请党务工作者和离退休干部党员入村宣讲党的创新理论,通过提问互动强化党员认知;邀请农村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开展实地教学,手把手传授种植养殖、手工艺等技能,让党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学习效果。
突出精准精细,在培训内容上做“减法”。一是优化课程设置。结合本地农村党员多、创业致富需求强的实际,全面摸排不同类型党员学习需求,削减脱离实际、实用性弱的课程,重点开设党的理论政策、先进典型案例、农业实用技术、电商运营等刚需课程,实现“学什么补什么”。二是压缩培训周期。针对农村党员生产生活实际,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将长线培训拆解为短期专题培训,集中授课、实操演练,帮助党员快速掌握重点知识,减少时间成本,提升参与积极性。三是优化学习载体。针对基层党员面临的学习平台多、操作难度大等情况,由县委组织部统一梳理各类学习资源,通过微信、QQ群等载体精准推送,让学习更便捷。
坚持学用结合,在学习实效上做“乘法”。一是推进分类施教。全面摸排梳理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困难党员等群体建立分类台账。针对年老体弱党员推动“送学上门”,为流动党员“邮寄教材+线上导学”,实现教育不漏一人、不留死角。二是强化实践带动。以开展“学习身边榜样”“立足岗位作贡献”“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为抓手,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报到,参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协调解决民生问题;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组建党员突击队、攻坚队,设立党员先锋岗,选树实干典型,让党员在实践中践行初心、提升能力。三是提升培训品质。开展“田间党课”“庭院党课”等送课下乡活动,课程聚焦农业技术、乡风文明、惠农政策等重点领域,用“土话”讲政策、用案例传经验。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送课下乡活动200余场,培训党员群众800人(次)有效将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压实责任主体,在形式主义上做“除法”。一是强化制度保障。针对部分村(社区)党组织“重部署、轻落实” 问题,制定细化党员教育培训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培训内容、时间节点,避免“纸上谈兵”。二是健全督导机制。将党员教育培训纳入基层党建重点任务,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构建上下联动、定期查看、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评价机制。区分机关、农村、企业等不同类型党组织,设置差异化评价指标,合理设定指标权重,兼顾长期效应与当前成效。同时将党员教育成效作为评优评先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确保评价导向清晰、结果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