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员教育 > 党员教育动态
广安市前锋区坚持“三链协同” 激活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动能”

2025-10-22   来源:广安市前锋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广安市前锋区坚持“信息链、学习链、作用链”三链协同发力,持续强化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日常教育及作用发挥,有效激活流动党员争当先锋、服务基层、推动发展“新动能”。

锁紧“信息链”,绘制流动党员“轨迹图”。一是细致排查摸清底数。以“支部牵头联络+基层党委联动+组织部门比对”的模式定期开展全域排查,针对在外务工、灵活就业、异地居住等不同流动类型,设计涵盖从业领域、流动频次、思想诉求等12项内容的信息采集表,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全面掌握其思想动态与工作近况。二是紧盯平台常态梳理、时常。建立定期分析核对数据机制,通过支部联络员及时跟进、党员微信群自主申报等方式,定期更新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累计采集核实流动党员基础信息3批(次)、2286人(次)。对长期未更新、失联预警的党员,及时协调户籍地党组织协助联系,确保“不漏一人、动态可控”。三是明晰职责共同育管。严格落实流出地基层党组织、流入地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职责,明确流出地党组织负责“跟踪回访、思想引导”,流入地党组织负责“组织生活、作用发挥”。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党组织纽带作用,构建流入地与流出地定期会商机制,推动前锋区驻东莞市大朗镇流动党员党委与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实现流动党员共同教育、共同管理。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合作共建协议》签订现场

延伸“学习链”,搭建流动党员“加油站”。一是线上推送,全天候“充电”。以“前沿先锋”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结合开展党员学习参考清单“每月送”,开设“流动党员微课堂”10期,精选“党建知识短视频”“政策解读动漫”等适应性好、成效性强的内容,推送《萧家大院》《大良城》等本土红色情景剧课程18个,覆盖党员1000余人(次),搭建即时能学、随时能看的全天候“充电站”。二是集中培训,沉浸式“补能”。结合基层党委“兜底培训”、返乡党员冬春训,开展“归巢党员大轮训”,采取“理论授课+现场教学+交流研讨”模式,围绕党性教育、集体经济、基层治理3类主题,为返乡流动党员定制打造“产城融合·红韵锋城”“党建+集体经济”“红色善治”红色实践研学路线3条,组织开展实地研学6次,培训党员300余人(次)。三是结对指导,一对多帮扶。实行“1名支部委员+1名优秀党员+N名流动党员”结对模式,为每名流动党员配备“学习导师”,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定期开展学习辅导,帮助28名流动党员解决学习困惑60余个。建立流动党员“学习台账”,记录流动党员学习进度、心得感悟,定期在党员大会上通报学习情况,12名党员因表现突出被评为支部“学习标兵”。

组织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并集中发放学习资料“大礼包”

建强“作用链”,擦亮流动党员“风景线”。一是建言献策,广泛集聚智慧。搭建“流动党员议事平台”,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等形式,围绕家乡发展规划、社区治理难题、民生实事项目等充分征集流动党员群体意见建议,累计收集流动党员建议184条,其中125条被采纳,推动维修升级乡村文化广场、升级便民服务中心等5个民生项目落地,安装乡村路灯700余盏。二是搭建平台,引导参与治理。设立流动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队”,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20余场(次),引导流动党员参与家乡教育发展、乡村建设、老年群体关爱等工作,动员280余名流动党员积极服务乡友,化解各类纠纷,慰问困难学生及群众等200余人(次)。三是筑巢引凤,助力社会发展。线上发布“求贤令”,线下举办“招募会”13场(次),向流动党员推送“政策包”,制发宣传折页1250份,广泛宣讲村(社区)“两委”成员基本待遇保障、返乡创业就业利好政策,成功回引36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就业,为前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流动”能量。

流动党员返乡开展“传递爱心、真情助学”活动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