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0 来源:巴中市恩阳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巴中市恩阳区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平台建设、形式创新与学用转化同步推进的党员教育新模式,有效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党性修养、提升综合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见行见效。
一是聚焦阵地建设,夯实党员教育基础。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对恩阳古镇内保存较为完好的12处县级苏维埃政权旧(遗)址、7处石刻标语实施保护性修缮,并对川陕省恩阳县委旧址、红军经理处、列宁模范学校、革命法庭等关键场所进行精品展陈规划,让这座“露天博物馆”的历史厚重感与教育感染力显著提升。以“重温百年党史”“踏访先辈足迹”“追寻红色记忆”等主题学习活动为抓手,精心打造红色研学线路4条、开发特色党性教育课程13门,通过深度解说、沉浸式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将静态历史遗迹与文献记载转化为生动深刻的“红色实践”与“初心回望”,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持续擦亮恩阳党员教育的红色品牌。
二是聚焦方式创新,拓展党员教育载体。依托广电网络整合中央、省、市、区四级远程教育资源,搭建起覆盖全区309个村(社区)的远程教育综合服务平台。以“恩阳组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矩阵为重要阵地,构建集电视、电脑、手机终端于一体的“永不下课”线上课堂。积极创新“课堂教学+现场体验+互动研讨”多元培训模式,开设“乡村振兴大学习”“社会发展大讨论”“群众需求大调研”等专题模块,引导党员干部在追溯革命历史中筑牢信仰之基、在交流研讨中凝聚奋进力量、在深入群众中强化使命担当。
三是聚焦学用转化,提升党员教育实效。始终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检验党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组织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一线,走进村居院落,开展留守老人、儿童定期探视关爱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宣讲党的惠民政策,解读乡村振兴举措,搭建起党群连心的“沟通桥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搬迁安置、安全饮水、生活用电等“关键小事”和民生痛点,党员干部主动“接单”、高效“跑腿”,累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5000余个,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通过实践锻炼培养乡村实用人才240余名,309个村(社区)通过承接项目、租用资产等方式带动村民就业12万人(次)、增收1400余万元。其中,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16个超50万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