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6 来源:西充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南充市西充县立足本土红色资源禀赋,精准对接党员教育需求,大力实施“阵地提质、师资强基、课程赋能”三项工程,通过建强教育载体、优化师资队伍、活化教学内容,着力破解党员教育“形式单一、覆盖不足、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推动党员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深度转型,实现教育培训质效与创新水平双提升。
实施“阵地提质”工程,破解“感染力不强”难题。一是整合资源建强阵地。打造以县委党校为重心、23个乡镇(街道)党校为支撑、14个基层微党校为延伸的“1+N”教育阵地矩阵。升级打造工人文化宫“十个一”综合党建套餐沉浸式教育基地,串联张澜故居、杨吉甫故居等5个红色“打卡地”,规划3条精品研学路线,辐射全县318个远程教育站(点),实现“县乡村”三级阵地全覆盖。二是创新模式增强实效。推行“现场教学+情景体验+互动研讨”模式,在各教学点嵌入“重温入党誓词、红色微党课分享、违纪成本说法”等体验互动环节,打造“图书馆—司法局—检察院—家风馆—西充中学”党员干部教育精品路线。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违纪成本说法”“廉洁家风传承”等体验活动100余场,3000余名党员通过“读红书、唱红歌、观红影”沉浸式学习筑牢信仰之基,现场教学参与人次同比增长47%。三是智慧驱动做实服务。依托“互联网+数字电视”党员教育智慧云平台,上传30余部优质教学课件,实现23个乡镇(街道)318个站(点)课程资源线上共享,为离退休干部党员、行动不便党员、流动党员提供“云端沉浸式”学习服务,累计服务党员3000余人(次)。
实施“师资强基”工程,破解“教学质量不高”难题。一是多元选聘建强师资队伍。通过“单位推荐+擂台比武”的方式,从领导干部、党校教师、技术专家、先进模范中选聘专兼职讲师42余人(含省级师资2名、市级师资9名、县级师资31名),邀请“五老”人员、全国劳动模范罗世军等10余人担任“特邀讲师”,组建“理论宣讲团”“实践指导团”“榜样宣讲团”3支特色队伍,形成“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师资格局。二是精准培育提升教学能力。建立“季度培训+集体备课+新课试讲”常态化机制,县委党校年内开展《布衣张澜》《追忆于江震》等本土课程精研活动3次,通过“微党课”竞赛挖掘优秀讲师7名。推行“师徒结对”培养模式,由党校骨干教师带教基层讲师,开展“送课下基层”活动20余场,师资队伍平均授课满意度达96%。三是多维评价激发队伍活力。开展“金牌讲师”年度评选,从授课时长、学员满意度、课程开发等6个维度设置评选指标。推荐3名优秀讲师参加省市级培训,其课程纳入重点推广清单。新吸纳乡村振兴带头人、返乡创业党员等新师资8名,持续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实施“课程赋能”工程,破解“学用脱节”难题。一是开发本土特色课程。聚焦“红色基因传承+实用技能提升”双主线,创作《一腔报国志 一生逐梦行》等特色课程10部,纳入党校主体班次教学内容;制作《布衣张澜》《传承革命烈士杨吉甫的红色基因》等红色专题课件12部,开设“花椒种植技术”“有机项目攻坚”“电子商务实操”等实用技能课程20余门,构建“理论+案例+实践”三维课程库。二是动态优化课程供给。建立“需求调研—课程开发—效果反馈”闭环机制,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政策等最新内容纳入教学体系,今年新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政策红利》等前沿课程10余门。依托“西充党建”新媒体矩阵,打造《锵锵三人组》《微言小“逸”》等线上精品栏目7个,推送“指尖课堂”内容160余期、播放量超1000万次,实现“线上随时学、线下实践用”。三是分层分类精准施教。面向流动党员开设“云端课堂”,发放“学习大礼包”700余个。组织2000余名流动党员参加“冬春训”,重点培训农产品初加工、乡村电商等技能,带动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50余人,推动党员教育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