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功能区 > 手机报
四川党建手机报(2025年4月23日)

2025-04-23   来源:四川党建

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农历廿六

本期导读

>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节目研讨会在京举行

> 王晓晖施小琳会见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等重要嘉宾代表

> 2025年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省级协调机制全体会议召开 推动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跨越发展

> 乡村振兴:甘孜州巴塘县推进“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 基层党建:泸州市泸县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

> 图说四川:‌广安市广安区打造“实景+数字+实践”三维矩阵,以红色资源赋能党员教育高质量发展

> “三会一课”学习专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系列名词解读——紧密型医联体

党建头条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节目研讨会在京举行

----------

4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出品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节目研讨会在京举行。

王晓晖施小琳会见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等重要嘉宾代表

----------

4月2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在成都会见前来参加2025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四川交流会的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等重要嘉宾代表。

2025年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省级协调机制全体会议召开 推动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跨越发展

----------

近日,2025年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省级协调机制全体会议在成都召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审议有关文件,安排下一步工作,持续推动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跨越发展。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级协调机制召集人靳磊出席会议并讲话。

乡村振兴

甘孜州巴塘县推进“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

近年来,甘孜州巴塘县依托高原资源禀赋,深入开展政策激励、智力帮扶、平台搭建,持续推进“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良好局面,有效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一是政策撬动+项目牵引,文旅产业搭台聚才。出台《关于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巴塘县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六条激励措施》等文件,设立专项发展资金1000万元,激发文旅市场主体、文旅人才双重活力。通过“引智+引资”双轮驱动,招引40余家文旅企业落户巴塘,集聚文旅产业人才10名,签订战略协议28份。邀请40家知名企业、5名行业专家实地考察推介巴塘文旅资源,形成“川西巴理稻—横断之心大环线”精品旅游线路品牌效应,实现旅游收入21.08亿元。聚焦巴塘弦子、藏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功申报“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品牌,储备省州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才22人,本土文旅产业人才101人,构建起“专家智库+企业骨干+本土精英”人才矩阵,助力巴塘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专家领衔+智力帮扶,现代农牧以才兴产。整合53名本土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骨干,组建5支技术服务团队,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定点观摩+巡回指导、室内课堂+田间地头、传统方法+现代手段、请进来+派下去”5种方式,全程参与指导880亩“甲着”小麦良繁基地、50吨有机蜂蜜生产线、南区辣椒精加工厂等项目建设,联动省州农科院(所)、省畜科所、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服务团等科研机构和帮扶力量,开展技术培训70场,服务农牧技术人员1500人(次),解决农牧民“疑难杂症”问题2500余条,推动巴塘县成功创建省级三星级蔬菜园区、州级青稞小麦园区,实现“甲着”小麦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三是平台共建+机制创新,清洁能源实现产才融合。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柔性引进省经研院、省社科院、天和国资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项目包装、孵化、申报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撑。探索创新“项目建在产业链上,人才嵌在项目链中”融合机制,吸引6个能源项目落地巴塘,拉哇、昌波水电站及中咱120万千瓦时光伏电站建设项目,集聚水电工程师、光伏技术专家人才百余人;金上—湖北±800特高压、巴塘500KV送出工程,集聚电网规划人才30余人,工业增加值5.7亿元,同比增3.02%。近三年,巴塘县文旅、农牧、能源产业人才总量同比增长200%,GDP增速位于全州前列,实现以“人才赋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层党建

泸州市泸县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

----------

今年以来,泸州市泸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深入实施党员教育“十百千万”工程,通过打造教育阵地、用活师资资源、发挥头雁作用、扎实开展培训等举措,持续推进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推动新时代党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一是打造“十个标准化阵地”,夯实党员学习基础。围绕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主题,按照“区域联合、突出主题、全面覆盖”原则,建立泸永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泸县巴蜀鱼米之乡玄滩片区示范基地、川江家风馆等10个本土化、特色化、标准化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涵盖乡村振兴示范点、非公党建标杆企业等特色教学场景,推动阵地提档升级。搭配建立红色微阵地,在社区书屋、企业车间设立“党员学习角”112个,方便党员随时随地进入阵地参观学习,累计接待和培训党员群众6.5万余人(次)。二是实施“百堂示范课下基层”,用好用活师资资源。采取“自下而上逐级遴选”方式,从党员领导干部、优秀党校教师、基层党组织书记等群体中择优选拔党员教育师资67名,其中县级师资库师资57人,推荐10名师资纳入泸州市市级师资库。建立“基层点单、组织派单、讲师接单”服务机制,开发《成长在一线·奋斗在一线》《从乡村振兴战略看农村党员的新使命》等136门精品课程,采取“理论授课+现场教学+案例研讨”三维教学模式,结合全省“万堂示范课下基层”活动,将师资送到党员跟前,力求全县每一名党员“不漏学”“不掉队”。建立课程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学员评分、专家评审、效果追踪,动态更新课程库,确保教学内容始终紧贴基层需求。三是开展“千名书记上党课”,发挥头雁引领作用。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党员实际,设置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实用技能、身边榜样5类党课,依托“支部书记讲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机关党组织书记到项目现场讲担当、企业党组织书记在生产线讲创新、农村党组织书记在田间讲振兴,要求各基层党组织书记每个季度至少上1堂党课,解决1个实际问题、培育1个典型案例。建立书记党课资源库,推行“书记讲给书记听”联动机制,开发《支部工作法实操指南》《项目工作应急举措》等实务课程,截至目前,各级书记累计授课3200余场,形成优秀党课案例127个,推动解决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问题236件。四是推进“万名党员进课堂”,实现党员培训全覆盖。坚持“三级联动+分类分级”工作思路,通过市级重点培训班、县级普遍轮训班、镇(街道)党委兜底培训班,结合党员行业领域和工作实际,分批次分阶段组织施教。依托“冬春训比武”“小背篓唠嗑队坝坝会”“老党员工作室”等对在家在岗党员开展集中式、滴灌式党员教育培训;通过邮寄“红色大礼包”、录制“红色随身听”等方式,对行动不便党员、流动党员开展线上培训,确保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常态化。今年,泸县计划开展县级普遍培训班16期、镇(街道)基层党委兜底培训班167期,预计将覆盖全县党员3.6万余人。

图说四川

‌广安市广安区打造“实景+数字+实践”三维矩阵,以红色资源赋能党员教育高质量发展

----------

广安区.jpg

近年来,广安市广安区以“实景展陈+数字云游+研学实践”三维矩阵破题新时代党员教育,立体化释放本土红色资源效能。系统梳理邓小平求学足迹等8条红色脉络,发布“云上研学地图”,涵盖红色资源37处、《广安红色记忆》系列党教片14部;培育“金牌讲解员+志愿宣讲团”队伍42人,融合非遗文化开发“剪纸映初心”等沉浸式微党课12堂,开展“重走小平求学路”等研学实践活动560余场,覆盖党员2.9万人(次),实现党员教育有形有效、入脑入心。

“三会一课”学习专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系列名词解读——紧密型医联体

----------

紧密型医联体是指通过建立一定区域内部分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机制、双向转诊机制和激励约束相容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协同共享,提升基层能力,建设责任、管理、服务、利益的共同体,实现相关医疗机构间医疗服务和管理的一体化运作,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共用,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保障运行发展可持续,为人民群众就近就便提供更加公平可及、多层次、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温馨提醒★

四川党建手机报由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办,面向全省党员、基层党组织书记、选调生和党务干部等统一定制、统一推送。

感谢您对四川组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祝您顺心如意!

欢迎您向四川党建手机报提供新闻线索或稿件。

投稿邮箱:sc1237123sjb@163.com。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