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攀枝花市东区“三聚焦”推动村集体经济质效双升,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2025-09-11   来源:攀枝花市东区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攀枝花市东区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建强人才队伍、盘活闲置资源、借力科技支撑等举措,系统化、精准化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质效双升,为乡村全面发展振兴筑牢经济根基、注入持久动能。

一是聚焦提升组织力,建强人才队伍。坚持拓宽渠道“选优”,成立片区联合党委,以党组织凝聚力提升村级组织带富能力,同步选优配强政治素质硬、发展潜力大的乡村人才,现已建成包括127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乡村人才库。在此基础上,整合“海归”专业人才、种植养殖大户、乡村治理骨干等力量,打造以种植养殖、电商、文旅、经营管理等6类专家人才库为支撑的6类“乡村共富人才综合体”,形成“人才领衔、集体出资、能人出力、村民增收”的乡村创富新模式。为集体经济发展汇聚多元智慧。坚持搭建平台“育强”,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依托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训平台,围绕市场趋势分析、经营风险防控、团队高效管理等领域开展培训。以集体经济项目为载体,实施人才攻坚计划与跟岗锻炼项目,通过“实战教学”成功孵化“乡村CEO”29名,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专业化、年轻化活力。坚持实绩导向“用好”,出台《攀枝花市东区关于强化党建引领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建立经营业绩与薪酬挂钩机制,推行“基本报酬+绩效奖金”制度,明确收益分配比例,将集体经济年度收益的20%用于团队激励、30%用于村民按股分红和村级公益事业、50%留作发展储备金,实现激励有效、成果共享、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是聚焦发展新业态,盘活闲置资源。坚持市场化运营提效,建立“分类评估+市场运营”机制,对村集体闲置物业、“四荒”资源开展全面价值评估,精准匹配市场需求,通过招租、股份合作、流转开发等方式,成功盘活资源53处,年均为集体经济增收117万元。坚持多元化路径拓展,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引导村集体以入股、联营等方式深度参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发展。重点打造牛油果山庄特色休闲餐饮项目、培育山见小院、八角亭等庭院经济和特色民宿5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0万元,形成“农文旅融合”的增收新模式。坚持特色化产业打造,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引导其精准定位“一村一品”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产业标杆。阿署达村整合尾矿库闲置空间,打造集观光、体验、休闲于一体的多元业态花海项目,带动周边4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2.1万元;双龙滩村对村集体林地进行生态改良,引进热带经济作物,预计盛产期亩均年增收超6000元,为山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示范样本。

三是聚焦迈上新台阶,突出科技赋能。坚持技术团队助产,依托线上党群服务中心,组建由农业专家、乡土技术人才、行业骨干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构建“需求问诊—方案处方—跟踪回访”闭环服务体系。去年以来,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解决种植养殖、市场对接等经营难题600余个,助推农作物亩均增产达15%,切实提升产业收益。坚持订单农业促销,以党支部为引领,推动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业企业精准对接,签订定向收购协议,创新推行“技术孵化+订单农业”模式,针对协议需求开展专项技术指导30余期,培训农户400余人,确保农产品品质达标、销路稳定。去年,订单金额达73万元,为村民和集体带来稳定收益。坚持低空经济提效,鼓励党员技术骨干在遵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带头探索无人机植保、低空巡检等新型应用场景,有效突破山地地形对农业作业的局限。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无人机种植600余亩,成功打造“低空+农业”示范点,显著提升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效率,推动农业综合生产效能迈上新台阶。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