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凉山州会东县强化党建引领文旅产业发展 “三维施策”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10-15   来源:会东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凉山州会东县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线,立足县域文旅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党建强基、人才赋能、产业联动”三维工作格局,持续推动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切实将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引领强根基,凝聚乡村振兴“新动能”一是强化组织引领。成立由县领导牵头,文旅、商务、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单位)协同参与的文旅发展专项工作组,统筹全县文旅资源开发与项目推进;指导乡镇党委组建产业发展专班,组织党员干部、乡村人才及村民骨干召开专题研讨会10余次,结合各村资源禀赋、文化特色,量身定制“一村一品”文旅产业规划,确保发展方向贴合实际、契合需求。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制定文旅产业专项宣传方案,聚焦党建引领文旅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效,策划系列专题报道,全面展示全县在产业提质、消费促进、乡村风貌提升等方面成果,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入户宣传240余次,用乡音土话解读文旅发展政策、讲解产业前景,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干”,激发群众参与文旅产业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三是强化政策支撑。创新推出“政策+金融+服务”保障模式,出台《会东县姜州镇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村宅基地审批和住房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整合危房改造、厕所革命等政策资源,形成每户6万元奖补“政策包”;协调金融机构推出每户20万元贴息贷款“金融包”,助力建成59户川滇民居,打造特色乡村风貌。建立土地报建“并联预审”机制,整合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单位)力量,完成145亩农文旅项目土地报建工作,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发展一线。

人才赋能聚合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一是育强带头人队伍。围绕文旅发展产业运营、项目管理等主要需求,从镇村干部、党员骨干中选拔270余名政治素质高、发展意愿强的“领头雁”,吸纳乡村人才组建12人产业发展理事会,形成“干部+乡村人才”的双轮驱动团队;通过“培训+考察”提升能力,举办文旅发展培训班2期,组织30余名党员干部赴先进地区学习业态运营、项目管理经验,切实提升带头人队伍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二是集聚专业人才。依托党建引才平台,精准对接文旅产业发展需求,聘请中建西勘院等专业规划团队,完成8处文旅景观、12类川滇民居风貌设计,打造辨识度高的乡村建筑IP;引入专业文旅运营团队,结合本地资源开展“订单式”培育,针对性培训管理、宣传、策划类专业人才20余名,为文旅项目规范化运营提供专业支撑。三是培育乡土人才。联合非遗传承人开展“挑花刺绣”“文创开发”等培训班6期,系统传授技艺与产品运营知识,培育懂技艺、会经营的乡土文旅工匠80余人;针对宣传推广需求,围绕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技巧等内容开展电商主播培训4期,从致富带头人、返乡青年中培育20余名本土主播,让“土专家”变身“宣传员”,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本土活力。

产业联动促增收,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一是拓展多元业态。以州级粮油、石榴、蓝莓现代农业园区为基础,因地制宜打造稻田艺术景观、彩色油菜花海、夏日荷花池等特色农业景观8处,配套建设观景平台、特色餐饮点等休闲设施10余处,构建“景业融合”沉浸式体验场景;成功举办“村BA”篮球赛、彩虹跑、稻香音乐节、油菜花节等大型文旅活动8场(次),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00余万元,实现“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目标。二是创新运营机制。推行“党组织统筹+企业运营+村集体参股+农户受益”模式,引导农户改造闲置房屋发展庭院经济、特色餐饮,59户农户通过“租金+薪金+经营收益”多渠道获利,累计增收超50万元;组建合资运营公司,引入社会资本1500万元,采取“自营孵化+公司指导、资产出租+委托招商、特许经营+梯度分成”等方式,实现文旅资源整合与品牌增值,村集体年保底收益达2万元,让村集体、农户、企业共享发展成果。三是打造特色品牌。围绕石榴、蓝莓、粮油等特色产业,设计注册“陌上姜州”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打造“你在古城逛着街,我在姜州看炊烟”文旅IP,赋予其浓厚的的田园意境与文化内涵;塑造“乡村掌柜”等鲜活人物IP,借助短视频平台、旅游博主探店等新媒体形式开展立体化传播,相关话题线上曝光量超5万次,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同比翻番,显著提升会东乡村文旅的知名度与吸引力。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