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攀枝花市东区探索建立人才入乡工效联动激励机制,以“能人领办”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5-11-19   来源:攀枝花市东区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攀枝花市东区紧扣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建立人才入乡工效联动激励机制,完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激励引导更多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加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赋能增效。

一是坚持精准引才,筑牢发展根基。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全区农村优秀人才摸底行动,通过村内广泛收集、乡镇推荐、全区评审等方式,梳理形成涵盖种植养殖、电商、文旅、经营管理、乡村治理、返乡创业6类人才库,收录人才216人。由区委组织部、区农交水局、银江镇组建联合调研小组,对辖区7个村开展全覆盖入户走访与座谈交流,全面掌握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梳理优势资源、精准分析人才供需情况,结合各村产业发展方向制定紧缺人才需求清单。突出“管理强、脑子活、技术硬、市场通”选聘标准,通过发布公告、熟人推荐、上门邀请、商务洽谈等方式,精准招募29名企业负责人、致富带头人、乡村“新农人”、返乡创业者、种植养殖专家加入乡村职业经理人队伍,参与整村运营、特色项目领办、片区规划等工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汇智聚力。

二是坚持改革活才,释放创新动能。吸纳辖区水电、矿业、银行等单位8名负责人担任片区党委兼职副书记,构建与攀钢矿业、川投能源等辖区大型企业的地企协作机制,推动更多资源优势在乡村落地转化。推选“创富带头人”28名、“荣誉村民”4名,并邀请其列席村“两委”相关会议,为乡村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全面推行“党组织+职业经理人+农户”合作机制,整合资金4200万元推进生态种植养殖产业项目建设11个,打造“故事里”“牛小果”等特色品牌,推出有340户村民参与的“共富集市”、261户村民参与的“渔光互补”项目,带动24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今年上半年,银江镇6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842.78万元。按照“一村一策”谋划整村运营蓝图,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弄密村通过构建“创富合伙人”发展模式,试点创建“多元投入+利益联结+收入链接”利益联结创富联盟,打造“山见小院”“致愚小院”等院落经济;阿署达村设立乡村CEO工作室,探索“能人带头+集体运营”模式,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推动打造“星空露营地”“星空夜市”“星空流浪舱”等“星空”体验产业群。截至目前,已涌现出企业管理、庭院经济、康养民宿等多领域“明星经理人”18人。

三是坚持环境留才,培育成长沃土。结合各村发展规划,科学设置产业发展、乡村发展建设、闲置资产盘活、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四项奖励项目,按政策给予土地租赁费减免、公益金奖励、宅基地改建补贴、项目投资补贴等优惠奖补,持续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资源盘活。倡导职业经理人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提取村集体当年可分配收益的20%为“公益奖励金”,对带领村集体增收成效显著的职业经理人,按增收梯度分档次予以创收奖励,营造对标提升、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整合用好引进人才“朋友圈”资源,对人才带领团队包装项目争取市级及以上财政投资资金、为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入实际到位投资金额超500万元的,允许从当年提取的公益金中拿出10%作为奖励,以人才带动团队引来、吸引投资落地,撬动资金、项目、技术、流量等各类要素向乡村集聚。在入乡人才中开展“年度优秀入乡人才”评选,连续3年、5年被评选为优秀的人才,分别授予“乡村建设贡献之星”“乡村建设突出贡献之星”荣誉称号,并给予0.5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不断提升人才参与乡村建设的获得感和自豪感。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