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来源:德格县委组织部
去年以来,甘孜州德格县抓住虫草采挖期基层治理关键节点,坚持以党建引领统揽全局,针对交界地区人员流动频繁、治理复杂等情况,以擦亮“康巴党旗红·有事找党员”志愿服务品牌为抓手,探索推行“党建+跨县联动”模式,着力构建组织联建、治理联抓、服务联供的共治格局,让党旗在交界地区治理一线高高飘扬。
健全机制强基础,构建跨县联动“协作体”。一是筑牢县级统筹枢纽。成立跨县治理专班,统筹应急资源调配、重大矛盾处置等全域性事务,建立“每日碰头、每周调度、每月研判”工作机制,健全“县级抓总—乡级主导—村级落实”联动体系,促进跨区域基层治理效能有效提升。二是搭建三项核心机制。建立“信息互通、联合执法、纠纷调解”协同机制,累计交换采挖人员轨迹、隐患点位等信息800余条,劝导越界采挖行为6起,实现“小事不出帐篷、大事不出片区”。三是布局末梢服务阵地。因地制宜在虫草主产区设立“帐篷服务站”6个,集成政策宣传咨询、采挖登记、志愿服务等功能,配备便民服务箱和应急物资包,健全采挖期“帐篷外”治理微单元,实现采挖秩序与民生服务双优化。
红色堡垒固边界,打造流动治理“前哨站”。一是跨县联建强组织。坚持“地域相邻、党员相近、治理需要”原则,与毗邻县联合组建交界地区临时党支部3个,划分党员责任区21个,深入开展查安全隐患、查矛盾苗头、查生态破坏,帮政策宣传、帮纠纷调解、帮困难群众的“三查三帮”行动,推动党的组织在重点采挖区域全覆盖。二是整合资源促共治。与新龙、白玉等邻县签订《边界共治协议》,建立“帐篷联席会”制度,由临时党支部书记牵头,组织两地党员、农牧民代表协商资源共享、跨区放牧等事宜14次,联合制定采挖行为规范等系列制度,从源头明晰治理权责,有效破解边界治理权责不清、协同不畅等难题。三是协同协作提效能。结合实际标注高风险隐患点位的分布及类型,将毗邻区域细分为18个巡防片区,设立明显界桩和警示牌12个,采用“车巡+人巡”模式联合开展实地排查巡逻、现场沟通协调,推动交界地区治理力量深度融合,构建响应迅速、防控严密的跨区域安全防护网。
办好实事暖民心,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一是矛盾调解“零盲区”。组建由两地党员、“法律明白人”、基层干部组成的跨区域调解队12支,推行“巡逻即排查、发现即介入、介入即调解”工作法,成功化解草场边界争议、采挖秩序纠纷等5起,实现矛盾处理全流程闭环管理,为交界地区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健康守护“零距离”。联合组建跨区域医疗服务队,设置流动医疗点9个,配置“马背急救包”“车载急救箱”等,累计提供外伤处置、高原病防治等服务78次,转诊救治危急重症群众5人,构建起“牧区急救响应圈”,推动健康防护服务“全覆盖”。三是民生服务“零障碍”。在交界乡镇设立“红色代购站”,建立“群众点单—党员接单—集中送单”服务链,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生产生活服务,采挖季期间累计为400余名群众代购生活物资。针对交界地区农牧民草原生态保护、农技知识等能力弱项,联合开展“草场赋能微课堂”培训18场(次),做到既解“生活急难”又授“发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