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城市基层党建
绵阳市梓潼县党建引领“城管进社区” 绘就家门口幸福实景

2025-11-26   来源:梓潼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绵阳市梓潼县聚焦破解基层治理中条块分割、力量分散、响应滞后等突出问题,坚持党建引领“城管进社区”联动共治模式,从组织、机制、服务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倾,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蓝图转化为居民家门口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

突出组织联动,集聚治理力量。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为牵头单位,联合县公安局、县住建局等部门(单位)建立联席会商机制,定期统筹处置重大治理事项。探索推行社区书记兼任驻地城管中队党建指导员制度,赋予社区党组织对派驻队员的日常管理权与考评建议权,形成部门联动、社区主导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阵地建设。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县城主城区5个社区分设“城管社区工作站”,派驻49名城管队员入驻社区,公开职责清单、服务承诺及联系方式,将工作站打造成集问题收集、快速处置、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于一体的前沿阵地,确保城管服务在社区有场所办事、有专人理事、有组织管事。三是强化组织覆盖。由县委组织部、县委社工部牵头,完善“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吸纳城管党员队员嵌入网格,参与社区、小区党组织协商议事,推动城管服务融入日常网格管理,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城市管理领域全覆盖,确保问题发现在网格、解决在网格。

优化工作机制,推进问题处置。一是立体化排查。构建“网格巡查+智能检测+群众反馈”三位一体排查体系,组织城管队员、社区网格员实行“分片包干、定期巡防”制度,重点围绕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学校周边等隐患集中区域开展“拉网式”实地排查;依托城市天眼系统,对重点路段、背街小巷实时监控,开发“城市管理有奖举报”小程序,畅通居民反映渠道,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记录,避免小问题拖成大矛盾、小隐患酿成大风险。二是高效化处置。建立“问题录入—派单处置—结果反馈”闭环工作机制,按照问题复杂程度分级处理,组建跨部门协作联络群,明确专人对接需求、传递信息、反馈进度。对占道经营、垃圾清运等一般性问题,由驻地城管与社区联动响应、当天办结,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对跨区域违建等复杂问题启动“部门联办”,依职能迅速推进。结案后及时归档反馈,并邀请居民参与验收与评价。近年来,累计治理“十乱”问题1400余处,拆除小区违建100余处,规范飞线充电等不文明行为300余起。三是常态化复盘。建立常态化复盘机制,每周由驻地城管与社区共同梳理问题处置数据,聚焦超时办件、群众差评等事项形成《周问题清单》,定期召开复盘会,开展解剖麻雀式分析,深挖流程冗余、处置低效等问题根源,固化好经验、好做法,在复盘优化中持续提升治理效能。

拓展服务内涵,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多渠道开展宣传引导。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以及重点小区,设立10处固定宣传点位,滚动播放违建危害、拆违流程等宣传音频,让法治宣传抬头可见、耳边可闻;建立“城管+网格员”联动走访机制,定期开展“城区商户大走访”,既宣传文明经营、垃圾分类等要求,又收集商户经营难题;联合社区召开居民座谈会、坝坝会,以拉家常的方式讲解安全用电、文明出行等内容,让宣传既有深度更有温度。二是多维度做优便民服务。实施“线上城管”行动,城管队员常态化进驻小区业主群、商户群,公布投诉电话,定期推送安全提示2700余条,处理线上咨询600余次;针对养犬居民,讲解文明养犬规定,审批后送证上门,发放犬绳、嘴套200余套;为老弱病残、独居老人等群体建立重点关注台账,开展杂物清理、政策申请等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800余件。三是多元化进行疏导管理。摒弃简单粗放治理方式,针对流动商贩无序占道经营等问题,实地调研辖区人流、交通情况,在学校周边、居民集中区、农贸市场等区域设置5处便民服务点,明确经营时段并安排专人定点巡查;对初次违规、情节较轻的商贩实行“首次劝导、二次处罚”梯度管理,既解决商贩谋生需求,又维护市容秩序,实现市容不乱、民生不乏的双赢局面。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