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来源:剑阁县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广元市剑阁县聚焦驻村干部“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项职责,以深入开展“我为乡村振兴做贡献”活动为载体,通过建强帮扶队伍、壮大特色产业、解决群众难题,切实激活驻村工作队桥梁纽带作用,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抓党建强引领,做基层组织“参谋者”。一是严规提质固本强基。协助村(社区)“两委”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实行“主题党日轮值制”,将组织生活与村级事务、群众需求深度结合,推动解决42项长期存在的业务难点和党员群众关切问题。组建“驻村宣讲轻骑兵”,围绕乡村振兴政策、惠民举措等内容,开展“田间党课”“院坝宣讲”320余场,覆盖党员群众4000余人(次),有效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与政策理解能力。二是靶向施策精准整软。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实行1名县级领导联村、1个县级部门结对、1名乡镇领导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优化结对帮扶关系,新选派第一书记3名、动态调整5名,结合“一村一策”制定整顿方案,落实产业扶持、阵地提升、队伍建设等整顿措施87项,推动31个结对单位负责人下沉指导72次,累计投入整顿专项资金165万元,用于村级阵地提升,解决组织凝聚力弱、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三是按需选派定向提能。精准识别各村发展短板,实施差异化人才选派机制,按照“管理人才帮软村、政法人才帮乱村、产业人才帮穷村”思路,为不同类型村庄匹配专业力量。其中,矛盾纠纷突出的村选派政法委、公安局等方面专业人才39名,化解信访积案、规范基层治理;向农业技术需求大的村精准选派产业人才28名,指导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形成“乡村开菜单、部门派主厨”帮扶格局。
剑阁县普安镇江东村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单位帮扶资金改造提升村级阵地
抓增收谋长远,做强村富民“引路人”。一是完善一份产业发展计划。由驻村第一书记牵头,对179个重点帮扶村全面摸底排查,结合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治理情况等,将其划分为基础薄弱型、产业滞后型、矛盾复杂型、技能缺失型4个类别,梳理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帮扶需求94项,立足村情实际及驻村干部特长,分层分类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目前已推动16个村试点实施古蜀道农文旅融合、中药材林下种植等特色产业项目,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开拓精准路径。二是结成一批传帮带对子。以驻村第一书记为纽带,推进先进村与薄弱村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等方面深度协作,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动、人才联育、文化联兴、生态联治“五联”模式,促成58个“强村带弱村”结对帮带,实现先进村技术、经验、资源与薄弱村土地、劳动力优势互补,带动20个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万元。三是建成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充分用好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托底性帮扶、定点帮扶等政策资源,共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帮扶单位支持资金等3000余万元,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2个和村办特色产业园303个,其中剑门关土鸡现代农业园区创成省三星级园区,白龙元宝枫现代产业基地获评“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
剑阁县元山镇粮丰村驻村工作队组织技术人员对生姜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
抓治理惠民生,做为民办事“勤务员”。一是“监测预警”守底线。驻村工作队与村(社区)“两委”联合划定监测网格,构建部门推送抓重点、网格细查全覆盖、自主申报逐项核方式,确保风险识别无死角。截至目前,累计核查各类预警信息1200余条,全县新识别177户627人,针对住房安全、就业增收、医疗保障等需求落实帮扶措施267项,稳定消除风险户160户441人。二是“全域走访”解民忧。组织130个派员单位与驻村干部全域访查,通过“敲门问需”“院坝座谈”等方式,全面摸排群众诉求,建立群众诉求化解台账,累计认领并办结群众“微心愿”110件,涵盖“修缮便民道路”“增设文化器材”等民生实事;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余件,推动“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答卷”。三是“优化服务”提质效。聚焦群众服务需求,推行“驻村服务包”机制,由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志愿者等2400余人组成专职代办队伍,梳理医保代办、证件申领等12项高频事项服务清单,累计开展暖心代办、上门服务活动82次,为特殊人群办理各类事项200余件,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