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其他
绵阳市游仙区强化党建引领和资源统筹 以“三个一批”推动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

2025-05-07   来源:绵阳市游仙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绵阳市游仙区聚焦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引领推动和资源统筹作用,积极探索推行“摸排一批弱势群体、帮扶一批困难群众、解决一批民生福祉”工作法,“一对一”开展弱势困难群众摸排帮扶工作,推动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

摸排一批弱势群体,了解群众“心上事”。一是党建引领抓统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统筹作用,印发《关于开展弱势困难群众摸排帮扶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常态化开展弱势困难群众摸排帮扶工作的通知》,整合教体、公安、民政等部门(单位)立足自身职责,联合乡镇(街道)各级党组织全面摸排弱势群体。二是聚焦重点细摸排。针对残疾群众、孤寡老人、困境(留守)儿童等仍需党委政府进一步关心帮扶的弱势困难群体,形成《困难群体走访摸排台账》,全力推进帮扶解难。三是明确措施建台账。按照群众基本情况、已采取的帮扶措施,当前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帮扶弱势困难群众对象清单》,召开全区弱势困难群众摸排帮扶行动专题会,一对一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实施帮扶时间节点,建立动态摸排、跟踪联系、定期调度、完成销号等工作机制,确保帮扶举措及时落实到位。

游仙区弱势困难群众摸排帮扶行动工作专题会

帮扶一批困难群众,解决群众“上心事”。一是用好政策帮扶。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针对因病、因残致困家庭,针对性提高医疗救助比例,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实施就业援助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困难群众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全区累计为2200余名弱势群体提供“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为548人提供专项救治服务,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900余万元。二是链动慈善帮扶。依托乡镇(街道)社区10支基金、2支专项基金,募集调拨资金350余万元,动员全区452个社会组织、280支志愿者队伍、76个爱心企业、9.8万名爱心人士参与慈善事业,聚焦“一老一小”、困难救助、乡村振兴、文体活动等方面需求,实施“幸福食光”老年助餐、“开元慈善医疗救助”等慈善项目160个。三是结对企业帮扶。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企业与困难家庭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提供物资捐赠、助学助医等支持。区教体局协调新华文轩公司为困难学生减免8万元课本费。区委两新工委引导海上海酒店等5家非公企业参与孤寡老人慰问、爱心助学等活动。

为困难家庭儿童安装书桌

解决一批民生福祉,真为群众“事上心”。一是掌握急难愁盼大问题。在聚焦弱势困难群众“关键小事”的同时,掌握群众在住房、用水、用电是否安全,出行、就医、入学是否便捷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建立《增进民生福祉事项清单》。将就业保障、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医疗康复、教育等类别困难群众(家庭)对象27件问题纳入台账跟踪管理。二是完善机制强化推进。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整合财政资金、社会资源制定详细施工计划,倒排工期推进落实。建立“群众监督+考核评估”机制,定期对民生事项办理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民生福祉问题得到解决。截至目前,交通、道路、老旧小区改造、安全防护类民生福祉事项已完成17项。三是“一事一议”兜底保障。对于职能部门全力帮扶仍无法解决弱势困难群众问题,建立专项报告制度,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整合党建、信访等各类资金,设立民生兜底保障专项资金池,对重大民生难题采取“财政拨付+社会众筹+部门垫资”多元化筹资模式,帮助特殊困难问题及时解决。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