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来源:会东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凉山州会东县立足农村党员教育实际,通过强化阵地、课程、师资“三个保障”筑牢教育根基,抓实普遍培训、兜底培训、送学上门“三学模式”提升教育精度,打造流动、云端、分享“三类课堂”拓展教育覆盖面,推动农村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三个”保障。以阵地、课程、师资为抓手,构建“硬件+内容+人才”保障体系,夯实农村党员教育基础支撑。深化阵地建设,将党群服务中心、农业产业基地等作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重要阵地,围绕“党性教育+水电开发+乡村振兴”主题,精心打造“三条线路”特色现场教学体系,建成姜州文旅融合示范区、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现场教学点6个,让党员在实践场景中感悟初心、提升能力。打造精品课程,紧扣农村党员教育实际需求,构建“理论+实践”立体化课程体系。深度挖掘会东红色文化、水电移民精神等本土资源,开发《红军长征过会东》《会东移民故事》《跟着走 一起走 向前走》等特色理论课程15门;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设计特色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电商运营等实用性课程21门,实现“思想淬炼”与“技能提升”双赋能。建强师资队伍,建立优质师资共享机制,按照“分组建立、分级管理”原则,从县级师资库、兼职师资队伍、特聘师资队伍等300余名优秀人才中,精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骨干力量,组建100余名专业师资的农村党员教育专项师资库,为精准施教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抓实“三学”模式。坚持分类施策,构建全覆盖、精准化的党员教育学习机制,确保教育“不漏一人、靶向发力”。抓好普遍培训,聚焦乡村振兴“领头雁”培育,针对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干部等重点群体,分类制定培训方案,通过专题授课、案例剖析、经验交流等形式,举办县级普遍培训班3期,培训骨干党员300余人(次)。抓实兜底培训,充分发挥基层阵地作用,依托19个乡镇党支部活动室和203个村党群服务中心,采用“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相结合模式,围绕发展致富、乡村振兴、矛盾调解等主题,常态化开展培训辅导和学习交流活动300余场,参与党员1万余人(次)。抓细送学上门,针对农村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群体,组建由驻村干部、年轻党员等组成的“送学小分队”19支,推行“一对一”结对帮学机制,通过“送理论上门、送政策入户”方式,将学习资料、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党员家中,结合走访慰问开展送学上门服务60余次,让特殊群体党员“不掉队、不落学”。
三是打造“三类”课堂。融合线下流动教学、线上云端赋能、互动分享研讨,构建多元化党员教育阵地矩阵,打破时空限制与形式壁垒。构建流动课堂,组建“红色宣讲团”10个,深入偏远村组、田间地头、生产车间等开展送学活动80余场(次)。利用农闲时间,采用“板凳会”“庭院课堂”等接地气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和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等送到党员家门口。打造云端课堂,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依托“先锋会东”微信公众号、短信互动平台等,打造线上学习阵地,定期推送政策法规解读、时事热点分析、基层党建动态等内容1000余条,发布涵盖理论知识、业务技能等多个领域的优质“微课件”30余个,实现党员“随时学、随地学”。开设分享课堂,打破“我讲你听”的单一输出模式,推出“讲课轮流讲 党员齐分享”活动,组织120余名党员结合当前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畅谈个人想法、研讨心得、交流经验。同时利用节假日流动党员集中返乡契机,开展座谈交流会5次,鼓励流动党员分享创业、经商、务工经验,形成“互学互鉴、共同提升”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