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员教育 > 党员教育动态
绵阳市梓潼县建强“四链” 推动流动党员“双向管理”提质增效

2024-02-05   来源:梓潼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绵阳市梓潼县通过建强组织链、学习链、服务链、创业链,着力破解流动党员“流出地管不了、流入地不想管”难题,推动流动党员“双向管理”提质增效。

建强“组织链”,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一是全面摸排知底数。发挥县委直属各党工)委作用,对农村、社区、高校、两新组织等重点领域,实行“党组织主动摸排、党员自主上报”双向动态摸排,结合进村入户、进企入社、电话联系,开展“拉网式”调查摸底,共排查流动党员2835人。二是动态管理明去向。推行“基层支部建档、村级党组织列表、镇党委汇集成册”动态管理机制,各党工)委、党总支、党支部逐级建立“一支部一台账”,对流动党员基本信息、外出时间、流入地点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动态掌握流动党员去向,做到流出一个、掌握一个、追踪一个。三是组织覆盖聚合力。根据外出流动党员数量、分布、职业等情况,依托驻外商会、协会和流入地园区、企业等,采取挂靠建、单独建、分类建等多种方式,灵活建立地缘型、业缘型等流动党组织,推动形成支部建在工程项目上、建在工业园区上、建在两新组织上。目前,已在梓潼籍流动党员较集中的成都、广东、内蒙古等地,建立流动党支部6个。

建强“学习链”,让流动党员“勤业又勤学”。一是流出地党组织促学。17个流出地党工)委以支部为单元搭建“微”平台、“云”课堂,定期推送党的创新理论、主题党日等学习资料,让流动党员能随时、随地、随身学习。利用春节、国庆等流动党员返乡过节“窗口期”,“补过”组织生活、“兜底”送教培训,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学”。二是流动党支部督学。6个流动党支部采取“集中+自学”“线上+线下”方式,倡导“指尖”阅读、“掌上”学习,开设流动读书会,借助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APP等平台,利用碎片化、零散化时间自学,做到流动党员在哪里、学习教育就辐射到哪里。三是职能部门讲学。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发挥综合党委职能作用,结合走基层、新春慰问等活动,安排党课辅导员,到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城市、工矿企业等,现场讲授微党课11场次),让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建强“服务链”,让流动党员“心忧变心安”。一是建立千百结对机制。建立“千百结对”管理机制,采取“1+1”“1+N”“N+1”结对方式,选派2300余名在家党员与流动党员全覆盖结对,193个党组织与驻外农民工党组织、流入地党组织结对共建,织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网络。二是建立关爱管理机制。结对党组织每季度带领在家结对党员开展1次“比服务、比效率、比作风、做表率”活动,走进流动党员家中干家务、做农活,走访慰问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2100余人次)。三是建立便民代办机制。针对流动党员家中无人、无法及时回乡办理的政务事项,畅通县公安、社保、民政等部门联系渠道,指导流动党员通过“一网通办”等方式进行线上办理。针对流动党员家中老人行动不便等问题,为其家人提供便民代办服务,做到流动党员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问、急事有人办、难事有人帮。

建强“创业链”,让流动党员“有才更有为”。一是搭建就业渠道。依托帝乡名厨、潼诚建工、瑞正保安等特色劳务品牌,结合外出务工行业发展、岗位需求、市场需求、培训意愿等情况,针对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用工企业搭建劳务协作平台,确保流动党员就业有去处、务工有渠道。二是遴选后备力量。聚焦流动党员阅历丰富、视野开阔、人才众多等特点,筛选100余名35岁左右、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党员进行跟踪培养,在家结对党员点对点宣传遴选村(社区)常职干部等政策,成功回引优秀农民工党员16人。三是吸引返乡创业。以“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为主题,举办“梓等您、潼圆梦”创新创业交流会,全额落实1万元至10万元投资补助,鼓励流动党员回乡创办企业。目前,成功招引109名梓潼籍农民工党员返乡创业,投入资金3.08亿元,创办农业科技公司、家庭农场、种养殖专合社等各类经营主体109家,年产值达9785万元,带动用工3300余人。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
四川党建app
(安卓端)
四川党建app
(IOS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