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功能区 > 手机报
四川党建手机报(2025年10月13日)

2025-10-12   来源:四川党建手机报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农历八月廿二

本期导读

> 习近平出席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多语种版出版发行

> “每一位妇女都是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和妇联工作纪实

> 王晓晖主持召开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领导小组2025年全体会议强调 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机制作用 合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施小琳讲话

>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追授张炼同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2025年9月30日)

> 以高质量党建促进科研院所高水平科技创新

> 乡村振兴:乐山市犍为县聚力“三招”,推动村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 基层党建:广安市广安区从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学以致用”党员教育新模式

> 图说四川:泸州市泸县开展“田间课堂”,助力青年党员“壮苗出穗”

> “三会一课”学习专栏:《中国共产党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学习问答——《办法》对组织处置的概念和方式作了明确规定,有哪些主要考虑?

党建头条

习近平出席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

10月1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多语种版出版发行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翻译的《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俄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版,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每一位妇女都是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和妇联工作纪实

----------

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王晓晖主持召开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领导小组2025年全体会议强调 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机制作用 合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施小琳讲话

----------

10月11日,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领导小组2025年全体会议召开,省委书记、领导小组组长王晓晖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部署,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机制作用,乘势而上、加力加劲,合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追授张炼同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2025年9月30日)

----------

张炼,男,汉族,四川南充人,1972年11月出生,1993年7月参加工作,200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攀枝花市公安局钒钛高新区分局钒钛高新区派出所教导员。2025年7月10日,张炼同志在出差办案时因连续高强度工作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

以高质量党建促进科研院所高水平科技创新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研院所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地、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如何加强和改进科研院所党的建设工作,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踊跃投身高水平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重大现实课题。

乡村振兴

乐山市犍为县聚力“三招”,推动村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

近年来,乐山市犍为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锚定量质并举、全域提升目标,通过压实责任、多元发展、融合赋能“三招”联动,从“单点突破”向“全域提质”转变,为农村基层治理和农民增收致富筑牢坚实根基。一是压实责任,凝聚齐抓共管合力。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头等大事”,搭建县、镇、村三级协同推进体系,破解“单打独斗”难题。县委示范引领,严格落实“书记抓、抓书记”机制要求,建立产业发展“书记项目库”,县委书记带头蹲点调研清溪镇茉莉花、罗城古镇驿站彩色油菜等特色产业,定期召开调度会研判发展瓶颈;县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分片包联”,定点联系集体经济强村、弱村、重点村81个,累计协调解决产业人才、项目用地等关键问题152项,推动政策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部门协同推进,健全驻村帮扶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帮扶单位至少为联系村规划1个增收项目、协调1笔产业资金,累计落实各类产业补助资金689万余元;积极向上争取中省财政扶持项目9个、资金1350万元,全县中省财政扶持村64个,占比达39%,为集体经济薄弱村“输血供氧”。镇村强化激励,结合贯彻落实乐山市出台的党建引领强村公司健康发展的九条措施,指导镇村出台集体经济增收创收激励办法,对经营收益达标村按比例给予创收奖励。截至目前,已有6个村完成激励方案制定,1个村率先兑现创收奖励3.9万元,形成“干得好有奖励、抓得实有动力”的良好氛围。二是多元路径,激发内生发展动能。立足各镇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聚焦产业定规划,围绕“两朵花”“两块姜”“一只兔”等特色产业,推动规模化种植、品牌化运营,持续做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以茉莉花、栀子花为主的“芬芳经济”综合产值突破140亿元,成功获评国际花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中国姜黄之乡”。搭建平台促交易,针对村集体产权闲置浪费、利用低效等问题,搭建农村产权交易“云平台”,通过“专业指导+民主决策+平台竞价”模式,激活闲置资产价值。截至目前,已完成32个项目挂网,吸引意向投资方160批(次),预计交易金额1200万元。创新模式助增收,分类推进“强村工坊”建设,中心村、重点村重点扶持建设,基础薄弱村以资产入股等方式参与“飞地工坊”。孝姑镇沙湾村挖掘古法红糖技艺,通过工坊升级加工工艺,使每吨甘蔗价值从700元跃升至4400元,实现“农产品变农商品”的跨越。三是融合赋能,拓宽持续增收渠道。推动本地文旅资源与产业链前中后端深度融合,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前端推动“景区化”,围绕农业园区、产业基地开发观光采风路线,推出“花季之旅”“采摘节”等系列活动,以“旅游+”模式吸引游客。今年以来,累计接待休闲度假、农事体验游客超45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集体通过餐饮、停车、农产品直销增收超8000万元。中端做实“互动化”,依托加工链承接导游、电商主播等群体技能培训与比赛,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将主题党日、工会活动等延伸至产业园区,开展研学游学等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已有20余家单位在茉莉花基地、姜黄工坊开展活动,带动体验式销售农产品价值超15万元,实现“体验引流、消费增收”。后端发力“特色化”,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电商企业、主播达人合作,常态化开展“强村直播”“红色主播公益百村行”活动,以非遗文化、传统工艺增强品牌辨识度。截至目前,已组织22名电商主播驻点直播,农产品网销订单同比增长37.21%,茶叶、蔬果等单品类销量突破1.2万余件,线上渠道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引擎”。

基层党建

广安市广安区从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学以致用”党员教育新模式

----------

近年来,广安市广安区紧扣基层党员实际需求,围绕优化资源供给、拓展学习场景、增强内容实效目标,从资源整合、载体创新、内容转化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党员教育实现从“有资源”向“优资源”的品质升级,从“学理论”向“用理论”的全面跃升。一是整合资源,打造“三位一体”资源矩阵。推行“红色基因库+发展实践库+数字资源库”协同供给模式,系统梳理艾家院子、杨汉秀故居等红色地标37处,深度挖掘广安籍烈士狱中遗诗、革命文物背后的奋斗故事与精神内涵;联合区委党校、区档案馆等专业力量,精心打磨《广安红色记忆》《广安区史话》等系列红色教材,让红色资源成为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精选乡村振兴示范村、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等25个典型场景作为实践教学点,结合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主题,设计“强村富民”“和美乡村”等5条研学路线,精准匹配不同领域党员的学习需求,实现“学有场景、练有平台”。上线“小平故里红”数字化学习平台,分类收录中央、省市精品课程与本地特色音视频资源100余部,支持课程检索、在线学习等功能,构建“随时可学、随地能学”的党员教育新生态。二是创新载体,解锁“随时随地”学习场景。打造“短平快”微课堂,依托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政策解读短视频、原创学习图文、知识点学习卡等内容600余期,内容聚焦热点、形式简洁直观,实现即点即学、即学即用,满足党员碎片化学习需求。充分激活“家门口”红色资源,设计“重走小平求学路”等体验式教学项目8个,通过实景还原历史场景、组织革命诗歌朗诵等形式,打造“沉浸式互动+场景化体验”特色教育模式,让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感悟革命精神。推动党课进田间、入小区、到车间,开展“柚树下的微党课”“院坝党课”,创建“点单—配单—评单”一体化“订单式”服务机制,党员按需点课,组织部门精准配送,课后反馈优化,形成“讲课—听课—反馈”教学闭环。截至目前,已收集党员意见建议400余条,靶向优化课程内容,真正打造党员“愿意听、听得进、用得上”的优质党课。三是推动转化,实现“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紧扣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构建“理论+N”内容转化体系,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具体业务场景结合,开发《党建微课堂》《乡村振兴政策工具箱》《邻里矛盾调解十步法》等实操性教材10余部,让理论学习有“实践落点”,业务提升有“理论指引”。组织党校教师、行业业务骨干组建“理论翻译团”,深入实践教学点开展调研,提炼特色产业培育、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创新等典型案例40余个,通过“村集体经济分红解读共同富裕”“积分制管理阐释基层治理现代化”等通俗化、案例化讲解,让抽象理论变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现党课既有思想高度,又接基层地气。

图说四川

泸州市泸县开展“田间课堂”,助力青年党员“壮苗出穗”

----------

泸县.jpg

今年以来,泸州市泸县坚持把党员学习课堂从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把研讨课题立在农事生产、基层实践的场景中。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头雁”引领作用与业务骨干的专业指导优势,以“田间课堂”为载体,为青年党员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实践式的学习平台,让青年党员在“学中干、干中学”中真正增长基层本领、提升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田间课堂”75次,覆盖青年党员1200余人,有效破解传统培训“理论脱离实践”等难题,让青年党员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实现能力与担当的双重提升。

“三会一课”学习专栏

《中国共产党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学习问答——《办法》对组织处置的概念和方式作了明确规定,有哪些主要考虑?

----------

组织处置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一些法规文件中都有体现,但一直未对概念作出完整的界定。2014年8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明确了不合格党员认定标准,规定了组织处置的程序步骤。2019年5月,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对党员监督和组织处置作出规定,规定了限期改正、除名处置的具体情形。《中国共产党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认真总结组织处置工作实践经验,与有关党内法规搞好衔接,规定组织处置是指党组织根据党章和有关党内法规规定,依据党员组织关系隶属或者干部管理权限,对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甚至丧失党员条件的党员,按照规定程序给予相应的处置措施,并明确组织处置方式为限期改正、劝其退党、除名。

责编:刘 静
编审:马 菁


★温馨提醒★

四川党建手机报由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办,面向全省党员、基层党组织书记、选调生和党务干部等统一定制、统一推送。

感谢您对四川组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祝您顺心如意!

欢迎您向四川党建手机报提供新闻线索或稿件。

投稿邮箱:sc1237123sjb@163.com。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