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功能区 > 手机报
四川党建手机报(2025年11月5日)

2025-11-05   来源:四川党建手机报

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农历九月十六

本期导读

> 习近平同斐济总统拉拉巴拉武就中斐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北京、中宣部、金融系统、辽宁、安徽、湖北、陕西宣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我省各部门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将全会部署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

> 乡村振兴:德阳市绵竹市三措并举,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 基层党建:遂宁市蓬溪县探索实施“三度发力”新举措,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

> 图说四川:宜宾市叙州区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活动,将红色经典送到群众“家门口”

> “三会一课”学习专栏:《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学习问答——制定《意见》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党建头条

习近平同斐济总统拉拉巴拉武就中斐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

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斐济共和国总统拉拉巴拉武互致贺电,庆祝中斐两国建交50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北京、中宣部、金融系统、辽宁、安徽、湖北、陕西宣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11月4日在北京宣讲,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作宣讲报告。

我省各部门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将全会部署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

----------

连日来,我省各部门单位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学习贯彻工作。大家表示,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深刻把握全会部署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工作着力点,将全会部署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为实现“十四五”顺利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扎实基础。副省长、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黄瑞雪主持所在单位会议。

乡村振兴

德阳市绵竹市三措并举,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

近年来,德阳市绵竹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党建引领,通过系统谋划聚合力、模式创新激活力、多元融合拓渠道“三措并举”,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为强村富民注入源源不断动力,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一是系统谋划,凝聚发展合力。坚持高位统筹与精准施策相结合,从顶层设计、队伍建设、责任压实三方面发力,打造全域推进、上下联动的集体经济发展格局。强化顶层设计,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探索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破十创百”行动,配套建立跨镇跨村抱团发展机制及“建立一个资金项目库、组建一支发展顾问团、选派一批发展助理、结成一批强村帮带对子、搭建一个跨域发展平台、开展一次培训提能行动、建立一套调度拉练机制、完善一套规范的运行流程”等“八个一”保障措施。针对不同村情,逐村梳理发展短板与优势,量身定制“消薄增收”方案,推动形成“强村持续稳增、弱村加速赶超”的良性发展态势。建强“头雁”队伍,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健全多元化薪酬体系,畅通职级晋升通道,专门设立“集体经济创收奖励”机制,有效激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压实联动责任,通过组建由农业、文旅、财政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发展顾问团、向重点村选派产业发展助理、开展强村帮带行动等举措,推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基层倾斜。构建“县级统筹协调、镇级组织实施、村级具体落实”的三级协同机制,联动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上下一心、同向发力”的工作合力。二是创新模式,激活内生动力。聚焦“资源盘活难、利益联结散、业态单一化”等痛点,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集体经济从“输血”向“造血”转变。针对农村闲置厂房、撂荒土地、老旧设施等等“沉睡资源”,通过精准盘活摸排、分类盘活、规范流转等方式,推动资源向资产转化。九龙镇棚花村盘活闲置旧酒厂改造为蓉蜀春酒厂,整治撂荒土地实行化整为零,种植蔬菜、花卉,年增集体收入近60万元,实现“闲置资源”到“稳定收益”的有效转化。优化治理模式,探索推广“五干一分”,即“推介部门干、平台支部干、培训协会干、市场公司干、订单村民干”等有效治理模式,清晰界定党组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村民、企业等主体的权责边界,将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年画村通过该模式规范利益分配、凝聚发展共识,实现集体收益与村民分红同步增长,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鼓励各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构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玫瑰新村围绕玫瑰资源延伸全产业链,发展玫瑰种植、精油提炼、鲜花饼加工、乡村旅游等业态,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白溪河村依托生态优势打造“花果白溪”农旅产业链发展春日李花、夏日枇杷、毛豆种植等产业,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6万元,实现“产业有特色、增收有门路”。三是多元融合,拓宽增收渠道。以“融合发展”为路径,深化农文旅融合、区域协同、规划引领,推动集体经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跨越,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化“农文旅融合”,围绕“一朵玫瑰”“一壶美酒”“一幅年画”等绵竹特色符号,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文化研学、产品直销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搭建开放合作平台,主动融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格局,借力“头雁强村·融圈共建”平台,选派村“两委”成员赴先进地区跟岗学习,借鉴集体经济发展先进经验;与省外强村建立合作,引入资金、技术与市场资源打破地域限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外部活力。强化规划引领保障,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划分特色农业区、文旅融合区、产业配套区等功能分区,实现“多规合一”,通过科学规划确保村集体经济项目与区域空间布局相匹配、与生态环境相协调,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为集体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筑牢基础。

基层党建

遂宁市蓬溪县探索实施“三度发力”新举措,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

----------

近年来,遂宁市蓬溪县针对流动党员管理中“关心服务不到位、教育管理不深入、作用发挥不充分”三个难题,积极探索实施“筑牢组织依赖度、激活学习兴趣度、提升发展参与度“三度发力”新举措,持续推动流动党员实现“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有为更有位”,为基层党建注入流动活力。一是服务管理不松劲,提升组织依赖度。以“暖心服务、常态跟踪、情感联结”为抓手,把组织关怀延伸到流动党员及家属身边,让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组织在身边、关怀不停歇”。精准帮扶解难题,深入开展“游子遇事不着急,组织帮忙解难题”专项行动,村(社区)党组织定期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络等方式,重点慰问流动党员家中的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群体,累计覆盖2823人。动态收集流动党员及其亲属在就业、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难诉求798条,依托“乡呼县应”联动平台及时移交相关行业部门办理,已累计解决各类难题476余件,切实为流动党员消除“后顾之忧”。常态跟踪防失联,探索建立转出党员三年常态联系机制,由村(社区)党组织指定专人担任“联络员”,定期了解流动党员在流入地工作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及组织生活参与情况。对不适应流入地环境、存在“隐性流失”风险的党员,主动动员其将组织关系转回户籍地,坚决防止出现失联党员、“口袋党员”。去年以来,已有序引导377名流动党员“回流”返乡发展。情感纽带系乡情,利用节假日流动党员集中返乡契机,策划开展“情系家乡党徽闪耀”“畅叙桑梓意”等主题活动,为流动党员家庭发放“节庆礼包”428份,向未返乡党员推送节日祝福4000余条。组织召开返乡流动党员座谈会106场,吸引5000余人(次)党员参与,通过“话家常、聊发展、提建议”,进一步拉近组织与党员的距离,显著提升流动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和家乡归属感。二是教育培训不断线,提升学习兴趣度。针对流动党员“时间散、地点远、集中难”特点,创新教育模式、丰富学习载体,让流动党员“随时能学、愿意学、学得进”。灵活教育随时学,创新推行“碎片化”学习模式,充分利用流动党员微信、QQ群,推送县乡村三级政策图解、微党课视频、先进典型案例等“微教材”280条,引导2350名流动党员利用通勤、午休等碎片时间开展学习。将线上学习时长、互动参与度等情况纳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重要依据,以“硬性约束”倒逼“主动学习”,切实提升学习主动性。示范教育引导学,深入挖掘流动党员中的先进典型,重点宣传其在流入地参与组织生活、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反哺家乡建设等方面先进事迹,制作图文信息、短视频、漫画等宣传素材20余条。依托“赤诚先锋”“书乡蓬溪”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开设“流动先锋”专栏,发布先进事迹报道30余期,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引导广大流动党员见贤思齐、争当先进。集中教育系统学,利用节假日流动党员集中返乡契机,实施流动党员“五个一”集中补学计划,扎实开展流动党员兜底培训、补训工作。累计举办专题培训32期,组织专题党课23堂,听取流动党员思想汇报15次,覆盖1600余名流动党员,有效填补填补流动党员“学习空白”,确保理论学习“不缺课、不掉队”。三是作用发挥不停歇,提升发展参与度。坚持“以用为本”,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引导流动党员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反哺家乡、服务发展中实现价值。靶向引才促回归,紧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重点工作,通过驻外商会、同乡会等渠道,摸排登记蓬溪籍企业家、商会人员等信息359条,定向招引有资金、有技术、有资源的实力派流动党员32人返乡创业。定期发布乡村产业发展机遇清单、岗位需求目录,为有意向返乡的流动党员提供政策咨询办、项目代办、投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1300余人(次),成功吸引96名潜力股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就业,为家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志愿服务显担当,聚焦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需求,细化制定政策宣传、环境治理、治安巡逻等小微事项清单80项,动员478名年轻、有特长、热心公益的流动党员主动领办“微心愿”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开展反诈宣传、夜间巡逻、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1100余次,让流动党员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长效赋能强支撑,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同“新农人”培育、优秀农民工回引等重点工作深度结合,建立“流动党员—优秀农民工—致富带头人”培育链条,累计回引优秀农民工党员141名。去年以来,重点选拔11名致富带富能力强、农业技术过硬的的流动党员纳入“新农人”培育计划,通过技术培训、项目扶持、政策倾斜等方式,推动其从“务工者”转变为“产业经营者”,进一步实现“培育一名新农人、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

图说四川

宜宾市叙州区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活动,将红色经典送到群众“家门口”

----------

宜宾叙州.jpg

今年以来,宜宾市叙州区紧扣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红色基因传承为重点,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文艺赋能+群众参与”红色文化传播机制,通过整合党员志愿者、艺术协会会员、民间文艺社团骨干等力量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系列基层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50余场,内容涵盖文艺演出、红色话剧、书法展览等多元形式,成功推动红色文化从“单向输送”升级为“双向共鸣”,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艺术体验中潜移默化汲取精神养分,助力红色基因在基层土壤中深植厚育、绽放时代光芒。

“三会一课”学习专栏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学习问答——制定《意见》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

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采取精准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组织部在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意见》。制定出台《意见》,对于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质量,组织引导流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锻造一支充满活力的先锋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刘 静
编审:马 菁


★温馨提醒★

四川党建手机报由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办,面向全省党员、基层党组织书记、选调生和党务干部等统一定制、统一推送。

感谢您对四川组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祝您顺心如意!

欢迎您向四川党建手机报提供新闻线索或稿件。

投稿邮箱:sc1237123sjb@163.com。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