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2 来源:达州市达川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达州市达川区坚持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筑牢组织根基、聚合资源要素、激活实践动能等举措,有力开创“党建红”引领“文旅热”生动局面,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擦亮“老家达县·宜美达川”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夯实组织根基,强化产业引领支撑。一是建强骨干队伍。聚焦基层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成员,优先吸纳熟悉文旅运营、擅长产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题培训8期,累计培训村“两委”成员2000余人(次),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能力。二是汇聚专业人才。建立文艺创作、市场经营、传承保护等文旅人才库,通过党组织联络、党员对接等方式,吸引150余名在外优秀人才带技术、带资源返乡创业,7名党员骨干被纳入省乡村文旅能人库,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三是发挥示范作用。创新推行“双卡双带”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开展“亮身份、树形象、显担当”活动,镇村党员干部累计进村入户走访群众2万余人(次),驻村干部打造“文旅+农产品”帮扶项目100余个,推动农村党员在文旅产业发展中争当先锋、做好表率。
聚合资源要素,织密服务保障网络。一是升级阵地功能。去年以来,结合文旅融合发展需求与群众服务诉求,对7个党群活动阵地实施升级改造,增设游客咨询点、农特产品展示区等功能区域;推出“宜美融治·共享方舟”巡回服务活动,累计服务群众3万人(次),推动村级阵地从“单一办公点”转型为“融合服务平台”。二是构建宣传矩阵。以党组织为纽带搭建“线上+线下”宣传体系,线上依托“文旅达川”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文旅图文81篇、短视频84条,开展农特产品直播推广100余场;线下在重庆、成都等地举办美食文化节、乌梅采摘节等文旅推介会5次,全方位提升“老家达县·宜美达川”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吸引力。三是完善安防体系。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联合文旅、市场监管等方面力量,开展食品安全、景区设施安全、消防安全等隐患排查300余次;针对旅游旺季游客集中的特点,组建党员应急先锋队10余支,负责客流疏导、应急救援、秩序维护等工作,保障文旅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达川区虎让乡“宜美融治·共享方舟·走村入社”活动现场
激活实践动能,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挖掘文化内涵。系统梳理三里古街历史文化街区、铁山森林公园、乌梅山景区等本土文旅点位10余处,联动城区工业遗址挖掘“老达县记忆”特色素材,构建“历史文化+生态风光+工业记忆+乡村振兴”多元文旅格局。二是打造节庆品牌。以乡镇党委为主体,结合特色资源与季节节点,统筹举办“达川乌梅节”“龙舟邀请赛”等活动8场。其中“川渝陕”龙舟邀请赛汇聚全国35支队伍、700多名运动员,吸引游客超12万人(次);乌梅节覆盖百节镇6万余亩乌梅基地,实现“以节引流、以节促产”,带动农产品附加值同比提升30%以上。三是延伸产业链条。依托多元文旅资源,推出“红色记忆之旅”“巴河水乡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4条,带动村民发展乡村民宿2家、星级农家乐1家;培育农特产品电商直播、文创产品开发等配套产业,推动文旅产业从“单一观光”向“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体验消费转型。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全区累计接待游客6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18.6%。

达川区三里古街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人来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