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阿坝州红原县集聚“三类人才 ” 夯实筑牢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2024-01-19   来源:红原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阿坝州红原县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坚持集聚头雁人才、帮扶人才、乡土人才,着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以激活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聚头雁人才,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一是选优头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用标准,注重将政治素质较好、群众威信较高、善于处理解决复杂问题、带富致富能力强、愿意扎根基层的200余名“强人、能人、贤人”纳入村后备力量队伍。二是育强头雁。重点围绕党建业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惠牧政策等重点内容,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分级分类、分批分次全覆盖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组织10名村后备力量赴成都开展基层创新发展培训,实现县内基础实践与县外先进成果有效对接。搭建“擂台赛”,把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作为“大舞台”,推动村后备力量走上台比成绩、谈经验、找差距,提升履职本领。三是用好头雁。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引导村党组织书记带头领办、兴办35家养殖合作社,有效带动企业、农牧民入股联建。发挥“头雁”作用,以承上启下为核心,围绕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聚焦“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为主、多业互补、多点支撑的产业增收体系,引领村社区)党组织,构建“村党支部+合作社+牧户”“龙头企业+集体经济+联牧联营”等村集体经济和牧民双增收模式,建成牦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11个、现代化家庭生态牧场140个,实现全县畜牧产值增加7.7亿元、增长4.3%。

聚帮扶人才,铸就乡村振兴“生力军”。一是用好医疗帮扶人才。依托对口支援平台,医疗帮扶专家与本土医生签订师带徒协议48份,每月定期赴红原县人民医院,常态化开展学术讲座、疑难病例讨论、远程会诊等近200次,培训医务人员2580人次)。引进22项新技术新项目落地红原,开展免费“翼状胬”和“白内障”手术100余台次)。二是用好教育帮扶人才。充分发挥帮扶教师优势,通过优化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研教改等方式,促进学校内涵式、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开展线下、线上研讨活动28次,组织示范课25节、讲座13场、师徒结对10对,选派18名骨干教师赴温州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组织校领导、教研组长、青年教师代表赴温州考察学习,助力擦亮红原教育名片。三是用好科技帮扶人才。建立科技特派团包乡联村机制,累计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163场次),发放《牦牛养殖》《川西高原优质牧草生产加工实用技术》等技术手册800余册,培训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以网络直播的方式科普宣传牦牛良种良繁技术要领,直播间学习人数达27万人次)。协助全县各乡镇理清畜牧产业发展思路,选配麦洼牦牛153头,建置土草种原种基地1000亩、人工草地1200亩,改良退化草地2000余亩,推动红原县畜牧业有序发展。

聚乡土人才,打造乡村振兴“蓄水池”。一是关怀乡土人才。鼓励和支持各类乡土人才创办9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0余家现代化家庭农场,实现“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搞活一片经济”的示范效应。把懂技术的“土专家”、能发展的“田秀才”、有情怀的“返乡创业带头人”纳入乡土人才队伍,建成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3个类别的乡土人才信息库,收录乡土人才100余人。举办各类招聘会5场,鼓励就近就业,引进省内外120余家知名企业参与,提供招聘岗位4700余个,返乡农民工、返乡就业人员累计进场求职人数约4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二是培训乡土人才。各乡镇党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收集农牧民就业技能培训意愿,县人社局党组围绕返乡创业、乡村旅游、藏服制作等农牧民培训意愿,累计开展11个班次专题培训299人,进一步提高全县乡村人才技能水平、知识储备水平。三是带动乡土人才。坚持引导返乡留乡的乡土人才回归农牧业稳定一批、实施返乡创业带动一批、扶持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一批。截至目前,为13名返乡创业农民工成功申请落实创业担保贷款230万元、为15名高校毕业生和7名脱贫人员申请创业补贴资金共22万元。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
四川党建app
(安卓端)
四川党建app
(IOS端)